




2024-03-07
根據(jù)Bernreuter Research最近發(fā)布的一份報告,由于非中國多晶硅生產(chǎn)商將更多的多晶硅運往東南亞,中國的多晶硅國際貿(mào)易進口量已降至201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太陽能行業(yè)對美國進口立法(即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AD/CVD和UFLPA)的反應推動了出貨目的地的轉變,這給希望供應美國市場的制造商帶來了壓力。
多晶硅市場分析公司Bernreuter Research的負責人Johannes Bernreuter表示:"非中國多晶硅制造商Wacker、Hemlock Semiconductor和OCI Malaysia越來越多地將出貨從中國轉移到越南。此外,在中國四大太陽能組件供應商中,有三家在越南都設立了硅片廠。”
報道稱,這三家組件供應商分別是晶澳太陽能、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其中,天合光能于2023年8月開始在越南Thai Nguyen生產(chǎn)6.5GW 210mm單晶硅片。
另一家新的中國大型制造商阿特斯目前也正在泰國建設一處5GW硅片廠,將于今年3月投產(chǎn)。
Bernreuter的報告使用了中國海關的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2023年間,中國的國際貿(mào)易進口量下降了28.5%,從88093MT降至62965MT。
美國國際貿(mào)易進口壁壘,越南增幅超700%
推動這些公司在東南亞發(fā)展產(chǎn)能的主要"推手"是美國的反傾銷/反補貼關稅政策和UFLPA政策。
前者對從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太陽能產(chǎn)品征收嚴格的國際貿(mào)易進口關稅。2023年8月,美國商務部發(fā)現(xiàn),五家太陽能制造商通過將部分中國供應鏈轉移到東南亞、進行"小規(guī)模加工"來規(guī)避關稅。目前,關稅因美國總統(tǒng)辦公室的行政豁免而暫停,并將于2024年夏季生效。
硅片是反傾銷/反補貼供應鏈中的關鍵點,是關稅涉及的最上游部件。此前PV Tech對這一關稅始末進行過全面報道。
UFLPA的規(guī)定則更為直接,影響也更大。它禁止全部或部分在中國西部新疆生產(chǎn)的任何產(chǎn)品進入美國。報告稱,中國的頭部太陽能公司隨后"開始打造基于非中國制造商生產(chǎn)的多晶硅的獨立供應鏈,用于向美國出口太陽能組件。"
這一過程被稱為"分叉",它允許制造商滿足美國進口法律的要求,同時又無需為不要求供應透明度的市場做出改變。此前,歐洲太陽能代表對"分叉"提出了批評。
然而,在實施UFLPA的同時,Bernreuter的報告顯示,根據(jù)中國海關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國對越南的多晶硅出口量從2022年的639MT增至2023年的4970MT,增幅超過700%。
Bernreuter表示,"這讓人對獨立供應鏈的說法產(chǎn)生懷疑,給海關和邊境保護局敲響了警鐘?!?/p>
價格壓力
多晶硅價格在2023年下跌了近75%,德國多晶硅生產(chǎn)商Wacker Chemie的季度業(yè)績也反映了這一跌幅。
不過,Bernreuter的報告稱,Wacker Chemie和OCI Malaysia(另一家非中國多晶硅公司)目前占中國國際貿(mào)易進口量的98%。近年來,中國的多晶硅產(chǎn)能大幅增長,根據(jù)PV Tech 11月報道,隨著中國產(chǎn)能的進一步擴張,2024年的市場將趨于穩(wěn)定。
與前三個季度相比,2023年四季度中國的多晶硅進口量幾乎減半。
Bernreuter表示:"如果四季度是2024年的指標的話,那么今年中國的多晶硅進口量將再下滑40%,不會超過38000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