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5-22
第一季度中國內地汽車出口超日本!在新能源車出口大增的助力下,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增長迅速。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整車出口達到106.9萬輛,同比增長58.1%,超越日本第一季度汽車出口的104.7萬輛,成為世界汽車出口量最多的國家。
中國若要今年全年的汽車出口數量繼續(xù)超過日本,需要至少克服知名度較低、國際市場競爭激烈和國際貿易市場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不足等三大挑戰(zhàn),香港或可在中國汽車出口中發(fā)揮香港所長、國家所需的作用,以助中國鞏固作為世界汽車出口第一大國的地位。
中國的汽車出口在2022年創(chuàng)新高,全年出口共311.1萬輛,令中國超越德國成為了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直到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汽車出口依然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tài)勢,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汽車出口第一大國。中國汽車出口能在近幾年實現騰飛,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其一,抓住了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的有利時機。中國在新能源汽車方面進行了大量科技投入,同時提高了中國汽車制造企業(yè)的延伸服務能力,從而讓中國的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成為了世界各國的搶手貨。
據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4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0萬輛,環(huán)比增長28.6%,同比增長8.4倍,占當月汽車出口總量的比重達到26.6%。今年前四個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則高達34.8萬輛,同比增長1.7倍。
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發(fā)展速度也實現領先。相比海外品牌,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在質量、價格、能耗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競爭優(yōu)勢。在全球低碳轉型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有廣闊的市場,而在區(qū)域沖突、石油價格波動的情況下,新能源車的能源成本也更低,因此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在國際市場上更能受到國際消費者的青睞。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新能源車滲透率為25.5%,大幅領先于全球13%的平均水平,而德國、歐洲、美國、日本等分別僅有18%、15.3%、8.8%、2.8%。由此可見,中國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正在逐漸擔當全球新能源車市場的主導者角色。
其二,中國在汽車工業(yè)發(fā)展領域建立了國際國內一體化汽車市場發(fā)展格局,擁有了健全、成熟的汽車制造國內產業(yè)鏈,具備較強的規(guī)模效應。中國汽車產品不僅面向國內市場,更面向國際貿易市場,在產品研發(fā)、設計時就從全球化角度加以考慮,以此制造符合國際貿易市場需求的汽車產品。
尤其是中國品牌汽車在外觀設計、產品質量管理和控制體系、供應鏈質量和效率管理、服務體系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等方面,均不亞于國際汽車大品牌,甚至在不少汽車智能技術上超過了國際汽車大品牌,因此擴大了中國汽車的出口規(guī)模。
其三,中國海關近期出臺的新政策對新能源汽車走向國際貿易市場起到重要作用。以浙江省寧波海關為例,寧波海關今年初率先推出新能源汽車集裝箱出口一站式監(jiān)管模式,同時省內首個新能源汽車專用裝箱堆場投入使用。公開數據顯示,在新模式啟用前,寧波口岸新能源汽車裝箱出口場地有限,裝箱能力每天僅為180輛,該模式啟用后,日裝車能力可以提升至1000輛以上。
中國海關對新能源汽車出口的上述便利措施,無疑可以為新能源汽車出口海外縮短通關時間、降低成本、有更多航線選擇,這也刺激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出口。
當然,盡管中國汽車出口增長迅猛,但未來中國汽車繼續(xù)開拓海外市場仍面臨難關,尤其是歐美市場作為日本汽車工業(yè)的“后院”,日系品牌在產業(yè)鏈布局等方面仍有強大優(yōu)勢,中國汽車要繼續(xù)成為世界汽車出口第一大國,未來至少面臨三大挑戰(zhàn):
知名度較低。中國汽車有眾多品牌,但除了個別品牌外,大部分中國汽車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相比國際汽車品牌還是比較低。中國汽車未來需要加強持續(xù)的品牌建設。
國際貿易市場競爭激烈。隨著歐美國家不斷加強對電動汽車產業(yè)鏈的重視,未來中國電動汽車的出口將面臨激烈的競爭。中國電動汽車品牌須考慮如何加強在歐美國家本地化生產,建立本地化的營銷能力、研發(fā)能力,以及在海外打造企業(yè)品牌的能力,以此落地生根,吸引更多歐美國家消費者的興趣。
海外市場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不足。充電設施眾多、充電快速和便利是國外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主要考慮因素。中國汽車品牌需要進一步加強與海外市場的合作,更多建設電動汽車基礎設施,以及加強售后服務,從而吸引更多國家消費者購買中國汽車產品。
面對上述挑戰(zhàn),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是繼續(xù)擴大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優(yōu)勢。未來要繼續(xù)加大對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研發(fā)投入,提升產品的技術水平和附加值,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走向國際高端汽車市場。
二是積極開拓除歐美市場之外的其他市場。相比歐美國家的市場,中國汽車品牌應更多開拓、進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的市場,通過中國自主的汽車品牌,彰顯中國在汽車制造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的硬實力,增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民眾對中國制造的信心和購買中國產品的興趣。
三是應該更加注重本地化發(fā)展。過去不少中國汽車企業(yè)發(fā)展國際市場,不僅較少主動融入當地社會進行人文交流,也較為忽略當地勞工褔利、安全保障和環(huán)保因素。
未來為獲得更多國家消費者青睞,中國汽車企業(yè)應注重培養(yǎng)本地化意識,主動學習及掌握當地的制度和文化,遵守規(guī)則,與當地小區(qū)形成良性互動,主動融入當地文化,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適應地方需求,積極與當地民營企業(yè)合作。只有逐漸為投資所在國的民眾所接受、認同,中國汽車企業(yè)才有可能發(fā)展得更順利、更快。
最后,香港可發(fā)揮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大都市的作用。香港特區(qū)政府、特區(qū)官員應更加主動邀請中國內地汽車企業(yè)赴港交所上市,通過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委托香港的國際高端廣告公關公司,通過香港的國際大都市平臺,共同打造中國汽車品牌,以此協助中國內地汽車企業(yè)開拓更多國際市場。香港若能把握中國汽車企業(yè)大力開拓國際市場的機遇,相信將可從中國發(fā)展成為世界汽車出口第一大國的浪潮中分得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