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10
3月份越南外貿出口341億美元,同比增長14.8%;一季度出口886億美元,同比增長12.9%。越南外貿數據迅猛增加引發(fā)眾多關注。不過,雖然出口數據較大,但一季度越南貿易順差僅有14.6億美元,經濟附加值并不高。其中,一季度越南從中國進口貨物276億美元,截至一季度末,越南對華貿易逆差140億美元,越南很多零部件、原材料還是從中國進口,在越南加工后再出口到歐美等地。
調查發(fā)現,我國訂單外移多集中在紡織服裝、家居建材、消費電子等行業(yè),而紡織服裝、家居建材行業(yè)的產業(yè)鏈向東南亞轉移早而有之,去年東南亞爆發(fā)的疫情只是暫緩了這一進程,如今更像是進程重啟。而且,很多訂單雖然轉移到了東南亞,但仍是中企在承接。據越南官方統(tǒng)計,三分之一的外商投資家居企業(yè)是從中國遷來的。
同樣的訂單轉移情形,也發(fā)生在家居行業(yè)。2019年,美國政府對中國幾乎所有家居類別征收高達25%的關稅,在此背景下,整個中國外貿家居產業(yè)開始向外國轉移。2020年,越南迅速取代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家居供應國。2021年盡管越南受疫情影響嚴重,經歷了長達數個月的封城,但木制品及家居出口價值仍高達145億美元,同比增長17.2%。
但是在部分越南家居從業(yè)人員眼中,當下產銷兩旺的場景,卻也只是“看上去很美”。
李先生在越南從事木材貿易,在中國也有多個貿易公司。作為家居行業(yè)的上游材料供應商,他向很多大中型家居廠供貨。據他觀察,雖然目前越南家居行業(yè)訂單多,但是大多并不賺錢,“我現在都不敢發(fā)貨了,收不到貨款,整個5月現在下的單都很少?!?/p>
他表示,由于現在海運費用太高,越南出口家居生意很難做。“一個貨柜大概是3萬美元的貨值,以前運費是2000美元~3000美元,但現在,運費漲到了1萬多美元,哪還有多少利潤?所以也沒錢付給我們上游?!睋?,由疫情導致的全球供應鏈擁堵和集裝箱短缺,致使運費一路飆升。此外,在疫情與俄烏沖突影響下,部分國家消費水平下降,影響了對于家居的需求。
最近幾年,國內家居成品企業(yè)如顧家家居、敏華控股、永藝股份、美克家居、恒林椅業(yè)等都在東南亞開設工廠,一些家居配件老板也做起了東南亞生意。據越南官方統(tǒng)計,三分之一的外商投資家居企業(yè)是從中國遷來的。
何先生所在的公司,2018年下半年從廣東遷往越南和平省。他表示,東南亞的家居出口相比國內,有人工便宜、材料豐富、關稅較低等優(yōu)勢,2021年底以來,越南家居工廠已恢復滿負荷產能。但盡管越南的家居產業(yè)已經頗具規(guī)模,許多關鍵部件仍然依賴從中國進口?!皣鴥燃揖有袠I(yè)的訂單即使是轉移到了東南亞,但大多還是中國老板接的單,大的家居企業(yè)都是兩條腿走路,去年越南疫情嚴重,那就中國工廠多做一些;今年越南工廠滿負荷生產,中國工廠就更多轉向研發(fā)、設計等高附加值的工作。”
國內家居巨頭顧家家居在墨西哥擁有兩間工廠,越南擁有兩間工廠,以滿足北美地區(qū)火爆的市場需求。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境內收入107.1億元,同比增長40.1%;境外收入69.2億元,同比增長48.7%。
越來越多中資企業(yè)把產能轉移到越南,是否意味著越南制造的競爭力開始超越中國?
趙騫認為,相對中國制造,現階段越南制造有兩大優(yōu)勢:一是土地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低,二是越南與各主要經濟體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FTA)帶來的市場準入便利及關稅優(yōu)勢。
他以胡志明市附近的平陽省工業(yè)園區(qū)50年期的土地為例:5年前的價格大概是60美元/平方米,目前價格大概在200美元/平方米;普通工廠員工的月工資從大概1500元人民幣/月,到現在大概3000元人民幣/月。總體來看,土地和勞動力價格雖然上升比較快,但對比國內,特別是廣東省,優(yōu)勢還比較明顯。
越南制造另外一個優(yōu)勢是越南與各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自貿協定帶來的產品準入及關稅優(yōu)勢。其中,2020年生效的《歐盟-越南自貿協定》(EVFTA)將在十年內削減99%的雙邊關稅。此外,在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框架下,越南出口美國市場也有很大的準入及關稅優(yōu)勢。這兩個國家和地區(qū)也是中國企業(yè)主要出口方向,這也是越來越多中資企業(yè)選擇到越南建廠的原因。
但趙騫認為,越南的制造業(yè)更多仍然停留在產品代工階段,或者組裝出口階段。目前,中資企業(yè)幾乎沒有在越南設立產品研發(fā)機構,其他國家的外資企業(yè)也差不多都是這樣。越南本土制造業(yè)企業(yè)在全球的競爭力也有限。他以即將赴美上市的越南本土某汽車品牌為例。該品牌沒有任何汽車核心技術的研發(fā)和制造能力,造車三大件(發(fā)動機、變速箱和底盤)均為對外采購。同時越南整個國家工業(yè)體系不算完整,很多基礎原材料需要進口,這也會限制越南制造業(yè)的提升和發(fā)展。
韓軍也認為,中越兩國制造業(yè)之間更多是互補關系。韓軍認為,遠東至美國集裝箱海運量過去十年間(2011~2021年)復合增速為4.90%。其中,越南對美集運量僅次于中國,位居第二,占比超過11%。2019年越南至美國集運量增速高達33.1%,其他東盟國家均實現較高增速,也源于中美貿易戰(zhàn)下中國的轉口貿易。假設2019年中越貿易差額的增加值均為中國至越南的轉口貿易所致,同時假設轉口貿易最終流向為美國,則2019年越南至美國出口總額中約20%為中國轉口貿易,剔除中國轉口貿易部分,2019年越南至美國出口總額與2018年持平。其他東盟國家與越南的轉口貿易情況類似。
美國作為越南產品最大的買家,占越南出口總額約29%。而越南進口總額約33%來自中國內地,進口貨物主要是紡織材料和零部件,56%的紡織、皮革材料等、48%的機械設備、42%的電話、手機及零件均進口自中國。經過加工后,約63%木材及制品、46%的紡織服裝、42%的機械設備等出口至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