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3-16
2020年是極不尋常的一年?!鞍倌晡从兄笞兙帧悲B加疫情沖擊,造成世界大多數主要經濟體經濟同步衰退。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受疫情沖擊,2020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下滑4.3%,創(chuàng)1946年以來全球經濟最嚴重的衰退。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qū)(以下簡稱“拉美地區(qū)”)也難以獨善其身。該地區(qū)正在遭遇120年以來最嚴重的危機。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以下簡稱“拉美經委會”)多次下調經濟增長預期:2019年年底預計該地區(qū)GDP增長率為1.7%,經過2020年4月、7月和12月的調整,最終預計該地區(qū)2020年經濟衰退7.7%、失業(yè)率從2019年的8.1%增至10.7%,貧困率和赤貧率顯著上升,收入分配進一步惡化。一場公共健康危機正在對拉美地區(qū)經濟和社會造成深遠的影響。
展望2021年,隨著疫情有所緩解,全球經濟將開啟復蘇之路。然而,拉美地區(qū)的形勢并不十分樂觀,它很可能是新興和發(fā)展中經濟體中經濟恢復最緩慢的地區(qū)之一。另外,鑒于各國生產異質性、結構脆弱性及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性,拉美地區(qū)經濟增長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沖擊加劇了本已處于經濟下行周期的拉美國家所面臨的風險。整體而言,拉美地區(qū)經濟環(huán)境呈現如下3個主要特點。
特點一:疫情重災區(qū),經濟嚴重衰退
在新興和發(fā)展中經濟體中,拉美地區(qū)經濟衰退程度位于前列。拉美經委會的數據顯示,除委內瑞拉外,經濟衰退最嚴重的3個拉美國家分別是秘魯、巴拿馬和阿根廷,3國經濟衰退程度均在10%以上,分別為-12.9%、-11%和-10.5%,而拉美地區(qū)的人均GDP已經倒退至2010年的水平。這種衰退程度主要源于需求側和供給側的雙重沖擊。
就需求側而言,外部需求和內部需求疲軟造成疊加效應。全球經濟萎縮直接導致外部需求放緩,而拉美地區(qū)貿易結構長期以初級產品為主,對外部市場依賴性較強,因此外部需求降低對拉美地區(qū)貿易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其降幅顯著高于其他新興和發(fā)展中經濟體。同時,拉美地區(qū)公共消費和私人消費驟降,前者受困于拉美國家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后者可歸因于高企的失業(yè)率和下降的實際工資水平。此外,拉美地區(qū)固定資本投資長期保持在低位,固定資本形成不足,而建筑業(yè)和制造業(yè)又是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產業(yè),投資活力喪失。就供給側而言,生產能力和國際經濟參與能力受損嚴重。一方面封鎖措施使開工復產受到嚴重阻礙,另一方面中間品和投入品因全球產業(yè)鏈停擺和交通運輸受阻而供應中斷。此外,拉美地區(qū)對私營部門的信貸,特別是推動消費的信貸供給不足。
特點二:刺激政策推高債務,償債能力堪憂
為了減小疫情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提振經濟,拉美國家采取了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然而,雙管齊下的刺激政策實際上加劇了該地區(qū)的債務負擔,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也使該地區(qū)償債能力堪憂。
就財政狀況而言,疫情期間生產和消費下滑,加之減稅政策的實施,導致拉美地區(qū)稅收收入下降、財政收入減少。由于財政支出只增不減,2020年前3個季度,拉美地區(qū)財政赤字占其GDP的比重為5%,同比上升3.4個百分點。其中,巴西的財政收支惡化最為嚴重,財政赤字占其GDP的比重從2019年的4.4%增至2020年的12.3%;其次是薩爾瓦多,赤字水平從0.4%擴大到8.1%。同時,公共債務全面提高,拉美地區(qū)公共債務占其GDP的比重已經達到53.4%,增加7.4個百分點。
就貨幣政策而言,拉美國家主要采取寬松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管理調整相結合的方式。疫情蔓延引發(fā)資本外逃,導致金融市場不穩(wěn)定,加劇了拉美國家的匯率波動。盡管拉美國家采用了包括外匯市場干預、修改外幣存款準備金率、貨幣掉期安排及資本流動管制等在內的措施穩(wěn)定匯率,但是,2020年拉美國家貨幣仍然延續(xù)了2019年的貶值趨勢。2020年前10個月,有17個拉美國家貨幣相對美元貶值,平均貶值16.3%。與此同時,鑒于全球流動性供給增強,發(fā)展中國家債務積累加速,不僅國內信貸增加,而且國際資金流入也相應增多。2020年,拉美地區(qū)外債總額占其GDP的比例上升8.9個百分點,達48.9%。
特點三:貿易驟降,外國直接投資萎縮
拉美經委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主要受該地區(qū)貨幣貶值的影響,拉美地區(qū)貨物進口額減少18%(進口量下降14%,進口價格下降4%),創(chuàng)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跌幅;主要受世界需求萎縮的影響,拉美地區(qū)貨物出口額降低13%(出口量下降6%,出口價格下降7%)。鑒于進口額降幅大于出口額降幅,2020年拉美地區(qū)經常賬戶赤字得到“被動性”改善,赤字占其GDP的比例為0.4%,較2019年下降1.4個百分點。然而,這種改善并不意味著貿易形勢的好轉。
拉美地區(qū)的貿易條件也普遍惡化。受疫情影響,全球石油需求量大幅縮減導致國際原油價格暴跌。據世界銀行預測,2020年國際原油價格下降33.7%,其中布倫特原油期貨平均價格為43.2美元/桶(最低在4月,跌破20美元/桶),WTI原油期貨平均價格為39.5美元/桶(4月出現歷史性負油價)。受此影響,拉美地區(qū)的能源出口國貿易條件預計下降14%。盡管其他一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改善了部分貿易條件,如礦物和工業(yè)金屬出口國的貿易條件改善3%、農產品出口國貿易條件改善0.3%,但是就整體而言,拉美地區(qū)平均貿易條件惡化了2%。
拉美經委會對2020年前2?3個季度的數據統(tǒng)計顯示,拉美地區(qū)的外國直接投資同比下降36%。降幅最大的3個國家分別是秘魯(-72%)、哥倫比亞(-50%)和巴西(-45%),相比之下,墨西哥利用外資的水平僅下降6%,是該地區(qū)表現最好的國家之一。外國直接投資下降,一方面源于投資來源國經濟不景氣導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總體下滑,另一方面歸因于拉美營商環(huán)境普遍惡化。根據世界銀行營商環(huán)境指數,在拉美19個國家中,有16個國家的營商環(huán)境排名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首當其沖的就是巴西,排名下降了15位。
隨著疫情的緩解及疫苗的推出,全球經濟將逐漸開始反彈,但這種復蘇顯然很難回到疫情前的水平。拉美經委會預計,2021年拉美地區(qū)經濟僅增長3.7%,是新興經濟體中復蘇最慢的地區(qū)之一。即使是這樣的預期,也是建立在最樂觀的假設基礎之上,一旦疫苗沒能如期推出并普及,拉美地區(qū)經濟增長表現可能更糟糕。世界銀行認為,最壞的情況是拉美地區(qū)經濟增長率可能只有1.9%。相比2020年拉美經濟衰退7.7%的情況,拉美地區(qū)的經濟復蘇之路可謂漫長而艱難。
短期而言,2021年拉美地區(qū)可能面臨3類風險。第一類是宏觀經濟風險。從需求側來看,消費與投資的增長均與疫情的緩解息息相關。2021年,拉美地區(qū)的疫苗接種情況及疫情緩解程度尚難以預測。鑒于出口結構脆弱性問題及外部需求恢復緩慢,該地區(qū)出口的改善也存在不確定性。從供給側來看,要素供給的增加和生產能力的恢復也與疫情演變直接相關,同樣存在下行風險。第二類是債務風險。拉美地區(qū)的財政收支惡化短期內難以改善,財政政策空間已十分有限,而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傳導效率也有損失,因此拉美國家實施反周期政策促增長的邊際效應在下降。與此同時,公共債務和外債余額占GDP比例均顯著攀升,債務風險持續(xù)積累。一旦寬松貨幣政策周期提前結束,拉美國家將面臨巨大的償債壓力。第三類是社會風險。疫情導致結構性痼疾再度惡化,失業(yè)和不平等程度加劇,加之非正規(guī)部門規(guī)模擴大和貧困率上漲,可能重新引發(fā)拉美地區(qū)2019年所經歷的社會動蕩,進而拖累其2021年脆弱的經濟復蘇。
盡管如此,烏云背后仍有一線光明。首先,隨著全球經濟復蘇,尤其是發(fā)達經濟體和中國的市場需求回升,全球對初級產品的需求逐步增強。無論是從2020年年底重新開始恢復增長的石油價格和非燃料商品價格的上漲,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權威國際機構對大宗商品價格的增長預測(石油類商品價格上漲12%,非燃料商品價格上漲5.1%),都釋放出積極的信號,貿易條件有望改善。同時,隨著人員流動限制的放開,服務業(yè)出口和僑匯都具備增長的潛力。其次,一旦疫苗推出并大規(guī)模接種,將提振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將形成推動經濟增長的合力。再次,國際上充裕的流動性、拉美地區(qū)較低且可控的通脹水平、逆勢增加的國際儲備、逐漸強化的宏觀審慎管理,這些都給拉美國家推進結構性改革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最后,疫情后的全球價值鏈和產業(yè)鏈重整也給拉美國家提供了歷史機遇。一方面數字經濟因其在疫情期間的作用有望加速發(fā)展,另一方面拉美地區(qū)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也會加強。中國和拉丁美洲可依托“一帶一路”建設深化雙邊合作,并以各自的結構性改革為基礎,共同推動合作向高質量方向發(fā)展。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唯有堅持戰(zhàn)略定力和決心,拉美國家才能迎來屬于自己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