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2
7月1日起,歐盟正式啟用數(shù)字疫苗護照。
27+國家開放免隔離互通
歐盟統(tǒng)一規(guī)格的數(shù)字護照,又名“數(shù)字綠色證明”(Digital Green Certificate)。若旅客的新冠病毒篩檢結(jié)果呈陰性、曾感染但恢復健康或已接種過疫苗即可使用該護照。
邊境的檢疫人員在掃描App顯示的條形碼時,馬上可知道持有者的姓名、出生年月日、接種何種疫苗以及接種日期。
目前,數(shù)字疫苗護照的適用范圍涵蓋歐盟27個成員國、冰島、挪威、瑞士、列支敦士登。
歐盟表示,當前的歐盟數(shù)字疫苗護照有效期為12個月,從2021年7月1日正式啟動之日算起。歐盟將該文件視為恢復該區(qū)域行動自由的臨時措施。
一旦新冠肺炎大流行結(jié)束,歐盟將暫停發(fā)放這一健康護照。
向美國敞開大門
歐盟在開放成員國的邊境管控措施的同時,在6月中旬已經(jīng)宣布,放寬了美國等國和地區(qū)的游客入境限制。
但是美國并沒有對等開放歐洲旅客的禁令,只是宣布放寬美國公民從德國等歐盟國家返回入境美國的限制,但是歐盟其他國家公民入境美國依然面臨不小的阻礙。拜登政府至今仍未解除對歐洲的旅行禁令。
可見,美國對歐盟開放互通也保持謹慎態(tài)度。
不批印度
歐盟目前暫未將印度本土生產(chǎn)的阿斯利康疫苗納入其認證疫苗列表,引發(fā)印度不滿。
印度官媒稱,印度已就此向歐盟轉(zhuǎn)達相關立場,新德里將制定一項政策,即如果歐方認證印度疫苗,則印方亦將承認歐盟疫苗,免除對所有持歐盟“疫苗護照”外國人入境的強制檢疫隔離。
此舉意味著,歐盟如果仍執(zhí)意拒絕接納印度的阿斯利康疫苗,可能會招致印方采取對等措施。
但有消息稱,歐盟成員國可各自采取靈活的疫苗認證方式,暗示印度亦可通過此種方式“曲線解圍”。
據(jù)路透社1日報道,德國、奧地利等9個歐盟國家事實上已將印度阿斯利康疫苗列入本國疫苗認證清單。
據(jù)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報道,歐盟目前批準上市的疫苗共有4種:輝瑞疫苗、莫德納疫苗、英國阿斯利康疫苗以及強生疫苗。
另外4種疫苗處于評估階段,包括俄羅斯“衛(wèi)星V”疫苗、中國國藥疫苗、德國CureVac疫苗以及美國Novavax疫苗。
兩款中國疫苗還未獲批但并非完全無望
中國等其他國家的人想去歐盟國家,可以嗎?
雖然世界衛(wèi)生組織已經(jīng)核準了中國科興和國藥兩款疫苗作緊急使用。不過這兩種疫苗尚未得到歐盟藥監(jiān)局的批準,因此打過中國疫苗的人想去歐盟國家,可能還不能免隔離。
不過,中國疫苗雖然尚未獲得歐盟藥監(jiān)局的認可,但這并意味著中國游客赴歐出行全然無望。
歐盟疫苗護照并非旅行文件,也不是人們擁有行動自由的前提。除了獲得歐盟藥監(jiān)局批準的疫苗,各國還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認可某些國家批準而在整個歐盟未予批準的疫苗,希臘和塞浦路斯就承認了中國疫苗。此外,不少匈牙利人也接種了中國國藥疫苗進行免疫。
新加坡或與中國最早互認互通“疫苗護照”
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新加坡與中國往來密切,而且中國的疫情控制得當,新加坡早將中國大陸列為入境免隔離的國家之一。
按照現(xiàn)在新加坡居民接種疫苗的速度,預計在今年9月就能實現(xiàn)7成人口的全民免疫最低要求。屆時,中國與新加坡之間的疫苗護照互認互通一定也會第一時間擺上日程!
中國“疫苗護照”便利中國簽證
其實,早在今年3月7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宣布中國要推出國際旅行健康證明,實現(xiàn)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等信息的相互驗證,助力安全有序的人員交往。
王毅部長表示,啟用這一健康證書是為了世界經(jīng)濟復蘇及跨境人員往來便利化提供“切實可行的中國方案”。
中國的國際旅行健康證明的使用目前仍基于自愿原則,而且也只面向中國公民。
3月8日,中國版“國際旅行健康證明”微信小程序已正式上線。這是一個可以展示持有人的核酸、血清IgG抗體檢測結(jié)果以及疫苗接種情況等信息的綜合性證明。
內(nèi)含加密二維碼,以供各國相關部門驗證并讀取。除電子化展示外,還可以打印生成紙質(zhì)版。
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趙立堅表示,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xù),世界經(jīng)濟亟待恢復,便利人員往來需求日益迫切。
近期,各國紛紛加快疫苗接種,疫苗互認成為健康碼國際互認的核心內(nèi)容。
中國的疫苗護照雖暫時只針對中國公民,但是非中國籍人士接種了中國疫苗后,卻也能獲得中國簽證上的便利。
早在今年三月,包括中國駐日本、巴基斯坦、菲律賓、以色列、泰國等國大使館,都發(fā)布了《對接種中國生產(chǎn)的新冠肺炎疫苗人員來華提供有關便利的通知》。
雖然各國互通是大勢所趨,但民眾安全仍應該擺在第一位。德爾塔病毒正在歐洲橫行,各國疫情并未完全受控,全民免疫也沒有達到的情況下,歐盟敢率先互通邊境,這個風險恐怕只有歐洲人自己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