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外貿報價是一個技術活,里面有太多的學問,如果你沒有摸清里面的套路和技巧,就盲目的報價,很容易丟失客戶。那么外貿怎么做?如何正確得報價呢?
當你接到客戶詢盤的時候,不要頭腦一熱就把價報了,報得高了會把客戶嚇走,報得低了再被還價根本不賺錢。
所以,客戶開發(fā)之前一定要先對下面這些問題做下調查:
1、之前是否在中國采購過?有沒有長期合作伙伴?(這是看客戶對市場的了解及對貨的接受程度)
2、一年的采購量是多少?(這是看客戶的規(guī)模)
3、是否有目標價?(這是為了了解客戶對價格的接受范圍)
4、產品的市場價格?(了解競爭對手的價格,防止報價太高嚇跑客戶)
如果你手中有海關數(shù)據(jù)的話,這些問題調查起來非常輕松,通過驗采購商查詢就可得到相關信息。要是沒有數(shù)據(jù)的話,就需要利用外貿軟件,通過互聯(lián)網去搜索、在溝通中引導客戶說出來。
有了以上的調查和溝通工作,我們可以了解客戶的心理價格,了解“客戶所在國家的同行企業(yè)”進口該產品的平均成交價格,此時我們可以有依據(jù)的確定自己的目標成交價給客戶發(fā)外貿郵件。
首次報價一定要留足空間,以備后續(xù)的討價還價,可以在目標成交價的基礎上加10%-30%。(這個幅度要掌握好,可以根據(jù)客戶的喜好、客戶對市場的了解程度去把握;對于愛好低價的印度客戶可以報低一點,以免嚇怕他;對于重視質量的歐美客戶可以報高一點。)
報價時上一定要注明有效日期,產品的價格是隨著整個市場波動的;
報價時一定要注明包裝類型,不同的包裝、包裝費用和運輸成本是不同的;
報價時一定要注明起訂量,這個涉及到運費,關系到報價,一定要讓客戶明了。
ps:如果客戶小于起訂量,價格肯定是會高一些的。
不要小看老外的討價還價能力,如果你沒有策略,亂報的話,很容易被他們淘汰。建議大家不要輕易讓價,要引導客戶去關注產品質量、售后服務,還可以通過市場分析來突出自己的產品優(yōu)勢。
如果真的要讓價,那讓價的額度一定要是遞減的,要讓客戶覺得真的沒有空間可讓了。
從采購的角度來看,有著黃金定律:永遠不接受第一次報價!因此客戶回復“你的價格太高了,比其他供應商的價格高了10%!”這很正常,很多時候都是一種本能反應。
千萬穩(wěn)住心態(tài),別自亂陣腳,別立即降價!首先你要自辨,我的價格為什么這么高?價格高,到底高在什么地方?
1)原材料材質優(yōu)等,和其他供應商所用的普通材質不可同日而語。
2)進口設備做的,最大化地保證了產品做工精良,性能穩(wěn)定。
3)生產技術更先進,(好處自己編吧。。我做的這行技術太簡單)
4)無塵車間生產,最大化地保證了產品衛(wèi)生。
5)為了控制品質,產品實行全檢,最大化地保證了質量。
6)給類似WALMART之類的巨頭供貨,工廠做的FDA認證或者SA8000認證,最大化地保證了流程規(guī)范,質量穩(wěn)定,生產環(huán)境衛(wèi)生。
以上都是黃金說辭,注意不要用的太多,一般選兩個理由頂多三個,把握個度,過猶不及。
PS:展示成本、證明價值、進行對比、證明利益。
如果價格貴,起碼讓客戶知道究竟貴在哪里?把產品打開,里面的合理的結構,優(yōu)良的部件拍給客戶,讓自己更有說服力。對于那些有實力的企業(yè),如果能配合材料來佐證,則更有說服力!
客戶:“即使是這樣,你的價格還是太高了。”
還是那句話,客戶永遠不會接受第一次的報價。所以不用慌,開始找個合適的理由給客戶降價,給自己找合適的臺階下。
【但是注意,你在價格上給出讓步,一定也要客戶在別的方面讓步?。〔灰尶蛻粲X得你是在隨意降價?!?/span>
西方國家注重公平交換原則(fair),這是合情合理的。簡單來說,用英語思維理解就是:
if I can do better on price for you,then what you can do for me in return?(這句話只是讓你理解,并不是讓你郵件中這樣問客戶。)
盡量努力讓客戶在付款方式,交期,數(shù)量上給予一定妥協(xié)。這里的原則是“實而虛之”。目的并不是真的要爭取多少好處,而是提出一個實際并不難接受的條件,目的是讓客戶能夠順利妥協(xié),讓自己能夠順利地順著臺階下,給出降價。
如:
付款方式:原本是T/T 30%,余款見提單COPY件付款。能不能接受T/T 35%?
(目前在建新工廠,工廠資金有些負擔。)
交貨期限:原本30days,能否同意35days?
(目前在手訂單較多,工人加班苦不堪言。推遲幾天可以緩解交貨壓力。)
采購數(shù)量:原本是500CTNS,能否同意600CTNS?
(公司規(guī)定達到600箱享受更好的折扣。)
降價其實有很多理由,但是理由一定要符合邏輯,合情合理,要經得起推敲!別胡亂寫個理由發(fā)給客戶,那樣很不可信。
合情合理的降價理由有:
1)你能不能增加數(shù)量?
2)你能不能給穩(wěn)定的訂單?
3)能不能同意我方的付款方式?
4)能不能同意我方的交貨期限?
5)倉庫還有少量存貨,能否接受一部分存貨?
6)正常我們是產品全檢,能否接受抽檢?
7)根據(jù)客戶市場行情,給客戶推薦更具性價比的產品規(guī)格。
8)請示上級領導給予特別優(yōu)惠(貌似業(yè)務員用得最多,其實不到最后一步,不要輕易扔出這個理由!這應該作為最后的退路。)
降價時注意一個節(jié)奏和尺度,不要降價太頻繁。降價次數(shù)不要超過3次,每次降價,幅度越來越小(漏斗狀,越往下越小),最后堅持不降。
很多時候,客戶都還是在探底,由于每個供應商的成本不一,客戶也無法準確判斷你已經到了底線。唯一的判斷就是:價格讓步越來越小,價格越來越難談。
這里有三點需要說明:
1)對方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價格談下來,才會相信這是你能承受的最低價格,否則即使你有三寸不爛之舌,對方也不會相信。再小的生意也要做長線,只有在對方心里平衡的前提下,你才會有下次交易的機會,倘若你寸土不讓,這次也許可以成交,但下次就會十分困難了,談判桌上沒有絕對的信任,即使你有極佳的客情。價格談判中,最重要的是要讓對方感覺自己有一種“贏了”的感覺,感覺你萬般無奈地給了最低的價格,對方贏得了談判。
2)很多時候,當對方猜不到你的底牌,而你又不能讓價時,你很有可能錯失下一次的交易機會。因此這也是為什么我不贊成報價低的原因。
3)如果你輕易地大幅降低價格,會讓客戶覺得你的報價有很大的水分,減少對你的信任與尊重。而如果采用公平原則相互讓步的方式,你既不會損失自己的利益,又讓降價合情合理。
總結:即使你價格再低,老練的買家也不會立即下單,除非他已經問了很多廠家,發(fā)現(xiàn)你的價格是最低的或者是他很急著要貨。做外貿,很大程度上是一場心理戰(zhàn)!
總之,外貿報價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環(huán)節(jié),大家收藏下來消化吸收,絕對能幫助你們有效抓住客戶,拿下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