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疫情沖擊全球經濟格局,發(fā)達經濟體紛紛撤出亞洲。作為亞洲最大經濟體,中國穩(wěn)住了其在亞洲工廠中的主導角色,亞洲的全球產業(yè)鏈價值中心地位也并未遷移。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表示:“亞洲區(qū)內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直接投資以及金融市場進一步的融合、互聯(lián)互通進一步提升的大趨勢非常明顯,而且不會改變。”
01
亞洲經濟領跑
“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亞洲經濟體經歷了經濟增速大幅下降,但經濟表現明顯好于世界其他地區(qū)。”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發(fā)布的《亞洲經濟前景與一體化進程》2021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如是寫道。
具體來看,2020年亞洲經濟體經濟增速為-1.7%,較2019年下降5.7個百分點。盡管如此,依舊比發(fā)達經濟體高3個百分點,比歐洲發(fā)展中經濟體高0.3個百分點。
“亞洲經濟去年出現了60年來首次的負增長,經濟萎縮伴隨著物價下跌、失業(yè)增加、貿易與跨境投資的減少以及大宗商品價格異動?!敝袊鐣茖W院學部委員張宇燕表示。
與此同時,疫情沖擊之下,亞洲經濟抗壓能力進一步顯現,亞洲經濟總量占世界的份額進一步提升。按購買力平價計算,2020年亞洲經濟總量占世界的份額比2019年提高0.9個百分點至47.3%。
在國際直接投資方面,亞洲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有所減少,但相對表現突出。據聯(lián)合國貿易與發(fā)展會議估計,2020年亞洲發(fā)展中經濟體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為4760億美元,較上年下降4%,而全球外商直接投資降幅高達42%;在貿易方面,據世界貿易組織統(tǒng)計數據,2020年前三季度,亞洲貨物貿易總額為9.16萬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下降7%。
亞洲區(qū)域經貿合作持續(xù)推進。截至2021年2月,亞洲經濟體與區(qū)域內外經濟體生效的區(qū)域貿易協(xié)定共有186個,占全球區(qū)域貿易協(xié)定總數的54.9%。
作為亞洲最大的經濟體,中國領跑亞洲:2020年中國經濟實現了2.3%的增長。與此同時,中國貿易逆勢增長。據中國海關統(tǒng)計,2020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4.65萬億美元,居全球第一位,較2019年增長1.5%。
此外,《報告》指出,2021年亞洲經濟體將出現恢復性增長,經濟增速有望達到6.5%以上,其中南亞地區(qū)的經濟增速有望達到8.5%以上。不過,疫情仍是影響亞洲經濟體的主要變量。
02
亞洲工廠并未轉移
疫情導致亞洲工廠部分生產網絡中斷,加劇了對亞洲全球價值鏈的破壞,并存在發(fā)達經濟體將生產活動遷移回本國的情況,報告預測,“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當前階段,預測影響亞洲工廠的深度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進展的可能情況以及各個國家及地區(qū)的反應各不相同??傮w來看,新冠肺炎疫情對亞洲的生產一體化構成了巨大挑戰(zhàn)?!?/p>
疫情重壓之下,亞洲經濟“自力更生”,內部經濟循環(huán)愈加明顯。報告顯示,2019年,亞洲主要經濟體對亞洲自身的貿易依存度均在近50%及以上。
具體來看,亞洲主要經濟體對中國、東盟依存度普遍較高。盡管東南亞國家的貿易規(guī)模相對較小,但是越南等國家的貿易增速加快。值得關注的是,去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為1.35萬億元,甚至在疫情之下,同比增長了0.7%。此外,日本在亞洲貿易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疫情沖擊全球經濟格局,亞洲工廠作為全球產業(yè)鏈中的重要一環(huán),其變化發(fā)展備受矚目。報告顯示,亞洲主要經濟體仍然高度依賴亞洲工廠,并且絕大多數亞洲經濟體對亞洲工廠的依存度逐年遞增。
“盡管2020年疫情導致亞洲工廠部分生產網絡中斷,但并未使亞洲的全球價值產業(yè)鏈中心出現轉移,亞洲工廠對中國的依賴程度遠高于美國、日本和亞洲其他經濟體。在亞洲貿易額前22位的零部件產品中,亞洲仍有18種零部件產品主要依賴中國?!眻蟾嬷赋觥?/p>
具體來看,2019年,中國香港、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韓國等對亞洲工廠依賴度最高。絕大多數亞洲經濟體對亞洲工廠的依存度逐年遞增,其中,印度增速最快。印度商工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印度最大的進口商品來源國是中國,價值587.1億美元。其中,主要產品包括電信設備、計算機硬件及電子元件等。